自2011年以来,中国兴起了由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一形式的影子银行活动,并于2017年前后达到峰值。对此,我国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理财产品实施严格限制。当前,影子银行监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是一个未解之题。一些观点认为,金融监管通过约束金融体系杠杆而产生负面效应,可能限制高质量企业的融资渠道。此外,影子银行是受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其监管可能导致资金向国有企业再分配,从而加剧资源错配。相反,另一些观点认为,该监管降低了理财产品的盈利性和存续性,缓解了金融风险,并最终有利于实体经济。然而,金融监管经济效应的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资本充足率与流动性监管,对影子银行监管的经济影响缺乏探讨。

成人直播
金钊副教授团队通过企业创新这一视角来弥补空白。相关成果“The innovation effects of regulation on bank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在理论层面构建一个简洁的理论模型,将企业的资产配置决策与银行监管联系起来。在实证层面,运用了企业、银行和城市的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

研究发现,当前的理财产品监管可以提升正规信贷供给并刺激国有企业(SOEs)的创新,而对民营企业(PEs)的创新没有影响。同时,文章通过考察银行在2017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以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来识别企业对银行监管的暴露程度。基于企业数据发现,高暴露度的国有企业的创新显著增加,而民营企业未出现显著变化。基于银行数据显示,高暴露度的银行显著提升了正规贷款的发放。基于城市数据发现,在监管暴露度较高的地区,监管更能促进创新。该研究表明,监管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配置和企业的投资策略,对实体经济产生异质性作用。
以上研究成果近日正式在金融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在线发表,该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426625001785